March 2022

双抗表征新突破!

上世纪90年代Genentech的Paul Carter团队发明了Knob-into-Hole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成为第二代双特异性抗体的典型代表。第二代双特异性抗体有近似天然IgG的结构及稳定性,在表达及下游工艺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Roche/Chugai使用Knob-into-Hole技术的Emicizumab(factor IX and factor X bsAb)于2017年11月获FDA批准成为第二个在美国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 Knob通过用一个较大的氨基酸取代位于其中一条链与CH3交界处的氨基酸来实现,Hole则用一个含有小侧链的氨基酸来替换另一条HC相对位置的氨基酸来实现,Knob和Hole的存在使同源二聚体间由于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而难以形成,从而促进了HC型异源二聚体的形成。 但是,由于它们的复杂性,这些双特异性抗体可能导致不同降解产物的增强。关于这些分子的稳定性确证仍然很大程度上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应用了一系列应激条件,包括温度升高、pH值、氧化剂和通过葡萄糖培养强制糖基化,以识别和功能评估双特异性抗体的互补决定和保守区域的关键质量属性的报道。 其中:Peptides of interest were identifified by searching manually for their m/z values within the mass spectrum and quantifified with the BYOLOGIC PMI (Protein Metric Inc.) software tool. 原文地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omega.1c06305?fig=abs1&ref=pdf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此文献

BYOSPHERE/自动化分析,你准备好了吗?

BYOSPHERE/自动化分析,你准备好了吗? BYOSPHERE/自动化分析,你准备好了吗? 关闭 更多 名称已清空 微信扫一扫赞赏作者 喜欢作者其它金额 赞赏后展示我的头像 文章 暂无文章 喜欢作者 其它金额 ¥ 最低赞赏 ¥0 确定 返回 其它金额 更多 赞赏金额 ¥ 最低赞赏 ¥0 1 2 3 4 5 6 7 8 9 0 . , , 2022年3月1日15:13 ,